从1988年起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就开始立项拟定金融工具会计准则,1995年批准公布IAS32《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1998年批准公布IAS39《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并且尚在为完成一个综合性的准则而继续努力。IASC之所以要立项拟定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是由于以往的准则存在一些重大缺失。譬如以往的会计实务使很多衍生金融工具没办法得到确认。由于没初始本钱,不可以按传统会计模式确认。再譬如以往缺少合理、统一的套期会计规范。对于套期怎么样核算,国际会计准则缺少指南。
1、金融工具国际准则IAS39基本内容
1、重点术语概念
(1)、四类金筹资产的概念
①为买卖而持有些金筹资产或金融负债,指主要为从价格或买卖商保证金的短期波动中获利,而购置的金筹资产或承担的金融负债。其目的主如果为了最近内供应和回购,且有证据可实质获得短期收益。特不要说明对于衍生金筹资产和衍生金融负债,除非它们被指定且是有效的套期工具,不然应觉得是为买卖而持有些金筹资产和金融负债。
②持有至到期的投资,指具备固定或可确定金额和固按期限,企业明确计划并可以持有至到期的金筹资产。企业发起的贷款和应收款项不包含在内。
③贷款和应收帐款,指企业直接向债务人提供资金、产品或劳务所形成的金筹资产。但计划立即或在短期内就出售的贷款和应收款项不包含在内,而后划为买卖而持有些金筹资产。
④可供供应的金筹资产,指其它金筹资产。
(2)、与确认和计量有关的概念
①金筹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本钱(AMORTISED cosplayT),指初始确认日以计量金筹资产或金融负债的金额经以下调整后的余额:减去偿还的本金;加上或减去初始确认额与到期金额之差额用实质利率法计算的累积摊销额;减去因资产减值或资产不可以收回而减记的价值(直接或通过备抵账户)。
②实质利率法(EFFECTIVE INTEREST METHOD),指计算金筹资产或金融负债的摊余本钱与在有关期间分配利息收益或利息成本的办法。实质利率,指将从目前开始至到期日或下-个以市场为基础的重新定价日预期会发生的将来现金支付额,精准地折现为金筹资产或金融负债的目前账面净值所运用的利率。它应包含合同各方之间支付或收到的各项成本和百分点。同时实质利率有时被称作是至到期日或下一个重新定价日的平均收益率,是该期间金筹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内含收益率。
③公允价值(F人工智能R V人工智能UE),指熟知状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买卖的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
④买卖成本(TRANSACTION cosplayTS),指可直接归是金筹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购买、发行或处置的新增成本。它包含支付给代理商、顾问、商家和自营商的手续费和佣金;监管机构和证交所征收的款项;证券买卖税,买卖成本不包含债券溢价或折价、集资成本和内部管理成本或持有本钱的摊销。
(3)、与套期有关的概念
①套期工具(HEDGING INSTRUMENT),在套期会计中,是指定一项或多项套期工具,使其公允价值变动能全部或部分抵消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
②被套期项目(HEDGING EFFECTIVENESS),指具备以下特点的资产、负债、确定承诺或预期将来买卖:使企业面临公允价值变动或将来现金流量变动风险;在套期会计中,被指定为被套期对象。(只有对外汇汇率变动风险进行套期时,非衍生金筹资产或负债才能被指定为套期工具。)
③套期有效性,指通过套期工具抵消可归是被套期风险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所能达到的程度。假如在套期开始时和整个期间内,企业可以预期被套期项目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几乎全部可由套期工具的公允价值或现金流量变动抵消,且实质结果在80%至125%的范围内,则该项套期一般觉得是非常有效的。
2、核心变化
(1)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工具的确认相对简单,确认以企业成为金融工具合同一方为准;而终止确认以金融工具合同权利或义务到期或解除为准,终止确认产生的利得或损失都记入当期损益。
计量主要使用公允价值和摊余本钱法。买卖性金筹资产和负债的初始计量使用公允价值,而其他金筹资产的负债的初始计量使用公允价值买卖本钱。买卖性金筹资产和负债及可供供应金筹资产的后续计量使用公允价值,而其他金筹资产和负债的后续计量使用摊余本钱。
对于公允价值变动形成利得和损失的处置,买卖性金筹资产和负债是计入当期损益,可供供应的金筹资产是计入权益,而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账款和其他金融负债没利得和损失。
(2)金筹资产减值和不可收购。依据IAS39,企业应在每一个资产负债日判断是不是存在客观证据表明某项资产或某组资产可能发生减值。假如存在这种证据,企业应确定减值损失金额。
①以摊余本钱记录的金筹资产,贷款、应收款项或持有至到期日的投资已发生损失,则损失的金额为以下两者之间的差额:资产的账面金额;以金融工具初始实质利率对预期将来现金流量(扣除并未发生的将来信用损失)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应直接或通过运用备抵账户降低资产的账面金额,损失金额应计入当期损益。
②以本钱记录的金筹资产,对于因公允价值不可以靠谱计量而未以公允价值记录的没市场价格的权益性工具,客观证明它们已发生减值损失。损失金额应是其账面金额与按类式金筹资产的现行市场回报率折现的预期将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的差额。而且,这种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
③可供供应的金筹资产,公允价值降低已直接在权益中确认,并且存在客观证据表明该资产已减值,企业应将在权益中累计损失额从权益中转出,并计入当期损益,即便该金筹资产没被终止确认。
④对于单项看金额重大的金筹资产,减值和不可收回金额可以按单项资产分别予以确认和计量,对于类似金筹资产的组合,减值和不可收回金额可按组合进行确认和计量。
(3)、套期会计,分成三类
①公允价值套期,指对已确认资产或负债或这类资产或负债中可辨认部分的公允价值变动风险的套期。所指公允价值变动可归是特定风险且影响所报告的净收益。以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套期工具形成的利得或损失,应立即在损益确认;归是被套期风险的被套期项目的利得或损失,应调整项目是账面金额,并立即在损益中予以确认。
②现金流量套期,指对现金流量变动风险的套期。其中,变动风险归是与己确认资产或负债(如变动利率债务的全部或部分将来利息支付)或预期买卖(如预期购买或销售)有关的特定风险,并且将影响损益。被确定有效套期的那部分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应通过权益变动表直接在权益中确认;无效部分的利得或损失应确认在损益中。
③海外主体净投资的套期,外汇汇率变动的影响。被确定有效套期的那部分套期工具的利得或损失,应通过权益变动表直接在权益中确认;无效部分的利得或损失应确认在损益中。
2、国际会计准则推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应付建议
商业银行是金融市场的绝对主体,因此,金融工具国际会计准则的推行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最大,这里作一些简单探讨。
1、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1)公允价值计量可能增加财务的波动性。公允价值计量需要银行在买卖事情的市场价值变化时,准时将这类价值变动在报表中确认,如发生未预期的利率变动、金筹资产信用水平紧急恶化、权益价格大幅度调整与较大房产危机等状况;而现行会计办法只须求在金融工具的价值达成时才确认。
(2)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需要。国际会计准则需要对衍生金融工具进行表内确认和计量,而这种确认和计量需要有健全的风险管理政策、金融工具估值技术、有效的内部控制规范等,不然没办法达到表内确认和计量的需要。同时,套期会计需要对套期行为的有效性进行持续评价、需要提供每笔套期业务的风险管理书面文件等。所有这类都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需要。
(3)双重计量模式可能减少会计信息的一致性,并增加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困难程度。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商业银行将用历史本钱和公允价值两种办法来计量不相同种类别的资产和负债,从而使商业银行会计信息打造在两种基础之上,减少了会计信息的一致性,也增加了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困难程度。
(4)需要更多的会计职员职业判断。国际会计准则基本是原则导向的,而且不少规定很复杂,很多业务需要会计职员进行专业判断,这直接增加商业银行准确、一致地进行业务核算的困难程度,甚至会出现状况相同而会计处置完全相反的现象。
2、商业银行的应付手段
(1)商业银行应依据持有金融工具的目的和意图,对原有些金筹资产和负债进行有效分类,分类办法一旦确认,不能随便变动。同时对需公允价值计量的金筹资产和金融负债集中管理,对非市场化资产打造科学的估价模型,并促进银行业打造相对统一标准,增强公允价值的靠谱性和可比性。由于用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已在表内反映,其计量的不确定性、变动性和集合性,任何变化都将反映在损益表中,使财务报告波动性上升,可能致使市场对银行经济价值的错误判断。公允价值计量的靠谱性遭到市场进步程度的制约,非市场化资产的价值确定紧急依靠于银行所使用估价模型的科学性。更要紧的是,假定各金融机构依据不一样的假设使用不一样的估价模型,其公允价值变动对损益账户的影响在不同银行之间可能相差悬殊,从而减少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2)尽快建全风险管理体系,应打造风险辨别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决策机制、风险避免机制四大模块,需要与金融工具的计量、减值筹备的计提、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会计、金融工具风险的披露等紧密相连。只有在风险管理体系完备、风险管理技术成熟的状况下,金融工具会计才能得到有效地运用。
(3)加快基础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设,使会计确认计量由系统自动生成,将会计核算从一维核算进步到多维核算,使会计核算的分类标准已不再局限于按经济内容分类,让它扩展到按部门分类、按商品分类、按顾客分类、按货币分类、按地区分类、按行业分类、按期限分类、按风险分类。只须管理需要,我行可以达成同源数据下的财务会计核算成效。